云南关心下一代基金会
欢迎登录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
0871-63993999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筑牢社会发展根基

2017-08-20 17:06:36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作为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青少年犯罪频频发生,青少年犯罪牵扯到一个家庭的生活、命运和希望,影响家庭的和谐。青少年作为下一代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稳定。为此,固安县关工委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深入基层单位进行专题调研。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深刻认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引起社会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的变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烙上了时代的印痕。青少年犯罪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犯罪动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发育阶段,在心理上、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很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非常复杂,极不稳定。青少年精力旺盛、好动,但理性意志薄弱,逞强好胜、易偏激,为所欲为强烈,稍有诱因,一触即发,极易发生突发性犯罪。犯罪表象为动机简单,作案目的不明确,一般没有事先预谋,多属一时的感情冲动,有的是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以侵财性犯罪为主。物欲型的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主导地位,受社会上一部分富裕人的“潇洒”消费影响,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或畸形的物质欲望,盲目追求享乐,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往往是通过盗窃,抢劫等不正当途径来获取。
   (三)团伙性犯罪居多。 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势单力薄,决定了他们求众好胜的犯罪心理。青少年通过结伙,相互壮胆,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感,在团伙之间,互相教唆,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因此,他们多是三五成群,七八一伙共同作案。近年来,青少年结伙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手段越来越残暴,甚至结成类似帮会、黑社会等形式的违法犯罪团伙,称霸一方,抢劫,勒索,摆场子打架等,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四)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暴力化。 高科技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日益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暴力型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多,尤其是日前经济体制转变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分配的不公,腐败现象的出现,导致个人、群体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解决,抢劫杀人、报复杀人、强奸杀人、抢夺杀人、公开持枪抢人等暴力型案件连续发生,并呈越演越烈的趋势。
   (五)农村籍、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青少年犯罪几率增大。
农村社会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过去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较大的自由度。由于劳动生产力提高和人口增长,再加上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不够,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不断膨胀,通过外界信息不断的输入,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不再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存方式,目光转向外面精彩的世界,当这股力量开始流动时,便形成了“民工潮”,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治安带来了威胁。这些所谓的“民工”大多是文盲、半文盲,文化素质低,他们来到繁华城市时,往往把持不住自己,迷失了方向,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的犯罪成因
   (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容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1、盲目攀比和嫉妒心理。“嫉妒是人之天敌”,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嫉妒心理,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嫉妒心理不加控制,如脱僵野马,势必带来严重危害。 
   2、寻求刺激。由于一些腐朽精神文化的腐蚀和诱导,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3、逆反心理。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等生的做法,使一些青少年“不堪忍受”,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4、逞强好胜心理。青少年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段,其危险性源于他们情感的极端不稳定性,好胜心理强烈,容易偏激,冲动起来不计后果。再加上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分辩是非能力差,稍被唆使便容易上当,偏离正道,被坏人利用,其犯罪动机盲目、模糊,只为显示自己,证明自己,不考虑后果如何。
 5、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极模仿心理。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得知要求,在认识上存有好奇心理。如引导不当会造成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实践中,一些青少年由于对异性,毒品等充满神秘感,好奇心驱使去寻求刺激,再加之自控力差,进而模仿。因好奇而模仿武侠小说、碟片中的暴力情节、色情行为而违法犯罪的不计其数。目前,吸毒低龄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青少年盲目好奇,消极模仿分不开的。
   6、从众结伙心理。从众而为获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种自然向往和能动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属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需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犯罪从众心理基于青少年同龄群体内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未成年人结伙犯罪影响大,连续作案多,危害广,成员的共同心理是:要偷大家一起偷,要打大家一起打,你吸我也吸。
   7、报仇心理和反社会心理。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定型,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易呈现表面化、直观化。在当今多元思维并存,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如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腐败等问题,易对司法平等原则产生怀疑,对社会不满,以至产生仇视心理,对法律、社会信任度下降,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严的,却故意去犯罪。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经济收入差距加大,造成了部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 见权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辩是非的能力,部分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每一方面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家庭原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而大量的事实表明,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称职的父母是导致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习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危机。放任子女不良习惯和行为,使他们养成任性、执拗、蛮横、粗野、放纵等畸型性格,当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欲望在家庭得不到满足时,就很容易实施犯罪手段得到。不健康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子女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有的夫妻感情不和,常常吵闹不休,有的把孩子当“出气筒”开口就骂,动手则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由于对子女缺少爱抚和管教,使孩子产生自卑和怨恨心,或自暴自弃,进而逐步走上犯罪道路。
   三、解决对策
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战略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政治任务,是千秋万代、永不褪色的战略工程,是民族振兴、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千家万户受益的工程。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减少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而筑牵社会发展根基。
   1、社会方面。一是全社会要支持“希望工程”,对那些失学、辍学、生活无着落的孩子长期关心、爱护。二是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三是通过举办青少年父母法制学习班,对不完善家庭的子女和临近犯罪边缘的青少年进一步加强关心和照料。四是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会上不要歧视,要做好帮教和安置工作,减少重新犯罪。五是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健康良好的环境。六是严厉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活动和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传播行为,有效杜绝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

   2、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加强校园内部常规管理。通过培训和再教育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品德和法制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到即注重教书,又注重育人,尤其要加强后进学生的帮助教育和关心,防止“双差生”滑向社会犯罪的边缘;坚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学生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让青少年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系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二是重视心理素质培养。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学校要重视并常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他们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好事前理智思考;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放弃自卑心理,善待他人建议,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三是坚持依法治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学校要针对青少年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法盲的现象,坚持强化法制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其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提升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国家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四是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五是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把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定期深入学校上法制课,做法制报告,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3、家庭教育方面。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奠基人,做为父母应以身作则,应在爱国、爱民、献身事业和生活方面成为子女的楷模,为子女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是父母要树立正
  • 0871-63993999
  • yngxxydjjh@126.com
  • 昆明市西昌路249号(省委2号院)

Copyright © 2006-2016 www.yngxxydj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云南关心下一代基金会 滇ICP备16007099号-1

二维码扫一扫我